測力傳感器的制造工藝涉及哪些步驟
瀏覽次數:346發布日期:2024-07-18
測力傳感器的制造工藝涉及原料選擇、應變片粘貼、電路組裝、校準測試以及質量控制等關鍵步驟。具體流程如下:
1.材料選擇
電阻應變片:選用高純度康銅作為應變材質,高分子薄膜材料作為基材。通過光學處理和刻蝕技術,制造出能夠精確感應形變的電阻柵絲。
彈性體:常用鋁合金、合金鋼及不銹鋼,要求具有高的強度極限和彈性極限,良好的防腐性能。這些材料能夠確保在相同受力情況下形變一致并復位。
粘合劑:主要采用雙組分高分子環氧系列粘合劑,其性能與各組分的物理及化學指標密切相關。
2.應變片粘貼
清潔處理:對彈性體進行清潔,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,以保證粘合劑的粘附效果。
粘貼過程:將電阻應變片精確地粘貼在彈性體上,需確保無氣泡和雜質,且位置準確。
干燥處理:在恒溫恒濕環境中進行自然或加熱干燥,使粘合劑充分固化。
3.電路組裝
引線焊接:將銅線或鍍銀線等引線焊接到應變片上,確保信號傳輸的穩定性。
電路設計:設計電橋電路(如惠斯登電橋),以將電阻變化轉換為電信號。
4.校準測試
性能測試:檢測應變片的電阻值、靈敏度和線性度等指標,確保產品性能符合要求。
環境適應性測試:模擬不同溫度、濕度等環境條件,驗證傳感器的穩定性。
外觀檢測:檢查傳感器的外觀是否有瑕疵或損傷。
性能復測:再次全面測試傳感器的性能,確保其符合標準。
6.防護封裝
保護膜應用:覆蓋保護膜以保護電阻應變片和彈性體不受外界環境影響。
封裝結構設計:設計密封結構,防止水分和其他污染物侵入。
7.穩定性處理
機械加工和熱處理:合理安排加工工藝,減少切削用量,通過回火處理減少殘余應力。
人工老煉試驗:模擬各種使用條件進行試驗,釋放殘余應力,使性能波動最小化。
